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老黄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5-07-29 帖子: 26504
来自: 太平 --〉关丹
|
|
返回页首 |
|
 |
老黄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5-07-29 帖子: 26504
来自: 太平 --〉关丹
|
发表于: 24-12-14 星期三 5:08 pm 发表主题: |
|
|
序一:《法情》版主黄先炳
能高飞的让他高飞
我发现我们的教育过于照顾后进生了。许多教育政策的厘定,都是为后进生而量身度做。就连课程,也特别照顾后进生。君不见我们学生的数学程度,已经到了进入海外大学便跟不上的程度么?他们在国内高中统一考试可是拥有特优成绩的呢!
政策如此,执行也是如此。教师教学也特别关注后进生,常常为了小部分学生而降低要求,结果优等生反而受到忽略。有些老师更喜欢分享这样的经验:“要教学就教差班的,因为差班的学生才会感恩!优秀班的学生自以为优秀,对老师不会感激的。”
关注后进生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过于关注,教育便有偏差,学生的整体水平也就难以拔高了。
优秀生真的那么狂,不会感恩?还是……我们不会教优秀生?
四分之一世纪前我初出茅庐,就不愿意接受这种“优秀生不能再教”的观点。我对“一视同仁”的诠释是:能飞的让它飞,会跑的让他跑,想走的让他走,不要动的也尊重他的权利而任由他,我们依然会给予真诚的祝福。而我的能力,似乎也较偏向带领学生高飞。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回顾我的教学生涯,的确是比较享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乐趣。
记得初执教鞭时,很多人告诉我:“这里的学生很难教的,那些成绩不好的,无心向学,但家里富裕,有工作等着他们回去做;成绩好的,已经准备出国留学,在学校也不热衷学习。”我没把这种观点往心里摆。实践后证明,“有教无类”是正确的,不必给学生贴标签,把我们最好的奉献给他们,他们都会珍惜。中学三年半的教学生涯,至今仍叫我回味。前年,一群中年男女约我吃饭,他们正是我教中学时期的拔尖儿,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依然热情的叫我“老师”,依然怀念当年的华文课。“英才”也会感恩的,只要我们“教育之”。
后来我到师范学院执教,我更加不能不把学生当成“精英”,因为他们毕业后都要承担同等的责任,没有人可以推卸。教师若非“精英”,学生就难以成才;教师不具备宏观高远的教育视野,即使掌握教学方法,还是无法把份内的工作做好。所幸的,我遇上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精英(现在则是独当一面的教师),有些还是精英中的精英,像郭史光宏便是其中之一。
光宏是我完成博士学位后的学生。我回到立卑师范学院时,他已经是预科班的学生。其实比我早到学院报到的学生,对我会有抗拒的心理,因为我的教学法和处事法与前人略微有别。但是,光宏他们这一届同学却不抗拒。他们不但很快接受我的做法,而且还很配合我给他们安排的活动。若非如此,2007年我们就没有办法把朱自强教授引入马来西亚,并展开后来的系列自我增值和回馈教育的活动,为我们日后的教育和儿童文学推广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定的方向是——但能开拓学生视野,足矣!所以我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学生应该忘记,忘得越多越好,剩下的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资本。
这一点,一般学生不容易做到;郭史光宏则做得很好。我不认为我教了光宏什么,反之,他今天表现出来的成就,却远远超过我可以传授给他的。这是他自己的努力和善于把握学习机会使然。
最让教师感到满足的,并不是成功按自己的模式训练出优秀生,而是有机会栽培出比自己成就更加棒的学生。薪火要能相传,就得让青胜于蓝,才足于继往而开来,否则火种将会堙灭。“弟子不必不如师”才是“得天下精英而教育之”的真谛。
朱自强教授曾比喻过儿童是充满生命力的种子,他们自己会成长,身为长者的我们只是提供他们必要的助缘,让他们长得更加茁壮。光宏随我学习,我也是如此处理的。我没有教他的意图,只是不断地制造条件给他,让他可以接触更多人,学习更多事物,打开自己的视野,踏稳自己的脚步。
年前,光宏给报馆、杂志写专栏,我一直都在看,写得很好。一段时间后,我觉得他的文章可以结集成书了,所以便向他做出建议。我的老师曾经提醒我们,发表第一篇文章很重要,因为那是自己在学术界的“亮相”,往后人们就有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同样的,我也很慎重看待他的第一本书,希望这本书可以让更多人认识他——一个充满朝气、满怀理想的青年教师。
光宏很聪明,整理他的文章时还做了恰当的调整,每一则短文后都附上一些书本的介绍。这样,读者看了他引起大家思考的问题后,还可以进一步拓展阅读和思考。这样的“引领”方式,正是我们强调的教育模式。
在南京大学进修期间,常看到一个标语:“今日我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我为荣”。今天我也有这种感觉:昔日光宏以成为我的学生为荣,今天我以光宏曾是我的学生为荣。希望光宏抱着这份为教育而奉献的初心,继续平稳地迈进,日后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2014年8月14日 _________________ 个人履历: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2123
部落格:http://wongsienbiang.blogspot.com/ |
|
返回页首 |
|
 |
嘉莹
注册时间: 2009-05-18 帖子: 143
来自: 彭亨
|
发表于: 24-12-14 星期三 6:31 pm 发表主题: |
|
|
嘉莹订购五本。学院生巫忆萍帮忙取书,谢谢! |
|
返回页首 |
|
 |
老黄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5-07-29 帖子: 26504
来自: 太平 --〉关丹
|
发表于: 25-12-14 星期四 1:23 am 发表主题: |
|
|
序二:中国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
带一本书给光宏
光宏是我极少见面却常在念中的朋友。这个“极少”是真正意义的,几年里也就见过两回。因为他在马来西亚,我在中国。
与光宏的认识乃至熟悉首先是由于他的文字。
2010年初,很偶然的,在网上看到一篇《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的书评,题目是《为小学语文教育把脉》。我是那次谈话“七人”中的一个,自然对该书的书评多一份留意。这一留意,就生出了许多的惊异。“七人谈”是我们几位不同背景人士就小学语文教育的有关问题所进行的一次系列谈话,2010年1月刚出版。不过一个月,作者已阅毕并写就完整书评,足见信息之灵通,对语文教育关注之密切。行文中有不少真知灼见,最后说:“马来西亚,面对一本本让孩子厌学的教材,我们做好准备来一场‘教材革命’了吗?”我这才注意到,作者竟然是马来西亚人。要知道,即便在中国大陆,当时读过那本书的人也还很少。这个作者当然就是光宏。
在网上一聊,方知光宏竟是黄先炳先生的弟子。黄先生是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会长,近些年一直在为马来西亚的儿童文学阅读鼓与呼。朱自强教授曾数次联系、推荐我去马来西亚进行儿童阅读与语文教学方面的交流,马方的具体负责人即是黄先生与光宏。命运的机缘真是奇妙,因工作的原因我几次都未能踏上大马之行,不料在虚拟的空间终与光宏相遇。也因此,我遇到了更多的惊异。
从光宏的文字看出,他的兴趣点与我非常相似,主要聚焦在儿童文学与语文课程两大领域。这方面,他简直就是个“中国通”。他对王尚文、王荣生、潘新和这些中国语文教育理论界学人及其主张非常熟悉,对一线的窦桂梅、薛瑞萍、郭初阳等名师也十分了解,甚至设法订阅了几份中国很有影响的教育教学刊物。儿童文学方面,理论著作自不用说,还收藏有中国大陆出版的诸多文学名著,如新蕾社“国际大奖小说系列”,湖南少儿社“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中少社“小淘气尼古拉系列”“林格伦作品集”,明天社“凯斯特纳典藏作品集”“罗尔德.达尔作品典藏系列”,二十一世纪社“彩乌鸦系列”,苏少社“曹文轩纯美小说”“子涵童书”,等等等等。如果列下去,这个书目将会很长很长。有一回,他甚至在邮件里问我:“发现江苏少儿社还出了许多作家的作品系列,像黄蓓佳、程玮、彭懿、冰波、金曾豪的,不知这个系列如何?”又询问我对接力出版社的儿童分级阅读书目的看法。我实在忍不住了,问他到底是大马人还是中国人。我猜想,他肯定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告诉说,我们家从公公那一代开始就在马来西亚生活啦。
而让我又一次惊异的是,光宏告诉我,他还在读师范学院,年末(2010年)才毕业,这真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有志不在年高”。同时,我也明白了,他是彻彻底底地热爱,发自肺腑地热爱呵。
我想象着光宏的那一大堆藏书,觉得真可以办一个小型图书馆了。没想到光宏还真行动起来了。他告诉我,实习期间,将藏书都带到学校去了,办起了迷你图书室,让学生借阅。他动用各种办法激励学生阅读,还认真记录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反应。看到这些,我真的十分欣慰,光宏不仅自己爱阅读,还努力引导孩子们去阅读。他在马来西亚做着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终于,2012年11月下旬,我来到了美丽的关丹,见到了光宏。他已经是马来西亚柔佛州笨珍南马小学的教师,并且担任了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副会长。这个时候的光宏对教育的理解更多了一份冷静与深刻,他开始思考教育的核心内涵,反省教育的价值追求,立志“走一条艰辛而深刻的路”。看着眼前这个阳光、青涩,还带点儿腼腆的大男孩,真很难同那个视野开阔、见解独到、话语尖锐的作者联系起来。他送给我一叠自印刊物,说请我提提意见。夜晚,灯光下,我一本一本仔细翻阅。这是他们的班刊,名为《我手写我心》。小32开,很薄,封面是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既活泼又朴拙。每期的主体自然是他的“小瓜”们的习作,此外还有“故事小板凳”(名家短篇作品)、“师说心语”(光宏的私密日记)等栏目。这是本周刊,以一己之力承担如此密集的任务,我深知其间的不易。在有一期中,他写道,“我的星期四常在繁忙的编辑、排版与写作中度过”,接着描写了为在约定时间将刊物送至学生手中而与时间赛跑的经历,最后说,“我站在他们回家的必经之地——食堂驻守,露出招牌笑容,晃着手上热烘烘的刊物,看着同学们兴高采烈涌来,脸上挂着的是一种既兴奋又惊喜的笑,我内心窃喜。”让我们想象一下吧,夕阳下,大哥哥一般的光宏笑吟吟地站在校园,被他的“小瓜”们簇拥着,叽叽喳喳的童音带着欣喜和欢呼,在校园的上空飞扬。这样的情景好动人。
看来,光宏不只在“知”,更在“行”啊!对他,我惊异,更充满了敬意。
前两天,读到诗人林茶居先生的一篇文章,《隐居于书与诗》,“书”指的是阅读,“诗”指的是写作。这个题目一下打动了我,隐居于书与诗,也就是拥有了一种“别处的生活”,精神该是多么富足。不知怎么,眼前就浮现出夕阳下光宏与“小瓜”们在一起的画面,忽然觉得,这句话就是为着他而存在的。我想,如果给我一个机会马上见到他,或者有身边的朋友飞赴大马,那么,我要带给光宏的,将是一本书。
2014年8月于南京
_________________ 个人履历: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2123
部落格:http://wongsienbiang.blogspot.com/ |
|
返回页首 |
|
 |
雅秀
注册时间: 2008-06-03 帖子: 52
来自: 丰盛港
|
发表于: 25-12-14 星期四 7:33 am 发表主题: 我只是一个老师 |
|
|
雅秀 订购一本。谢谢。 |
|
返回页首 |
[ 5楼 ] |
|
 |
敏斐

注册时间: 2010-07-09 帖子: 32
来自: Kota Bharu, Kelantan
|
发表于: 25-12-14 星期四 2:52 pm 发表主题: |
|
|
我要一本,回学院拿。谢谢哦~~ |
|
返回页首 |
|
 |
微风
注册时间: 2011-08-20 帖子: 34
来自: 诗巫
|
发表于: 25-12-14 星期四 2:54 pm 发表主题: |
|
|
订购3本,回学院拿。谢谢!  |
|
返回页首 |
[ 7楼 ] |
|
 |
快乐

注册时间: 2005-09-16 帖子: 20
|
发表于: 25-12-14 星期四 7:42 pm 发表主题: |
|
|
我想订购一本。在雪州。请问该怎么报名和付费? _________________ 我快乐,所以希望你也快乐! |
|
返回页首 |
[ 8楼 ] |
|
 |
田健诚【阿田】

注册时间: 2010-07-06 帖子: 245
来自: 麻坡Muar
|
发表于: 26-12-14 星期五 11:54 am 发表主题: |
|
|
预购一本,我回学院拿。
谢谢  |
|
返回页首 |
|
 |
旅人
注册时间: 2007-06-11 帖子: 591
|
发表于: 27-12-14 星期六 3:34 pm 发表主题: |
|
|
恭喜光宏!
我要50本。
请将书本寄至学院。
谢谢! |
|
返回页首 |
[ 10楼 ] |
|
 |
kuanghong

注册时间: 2005-11-22 帖子: 5772
来自: Batu Pahat, Johor
|
|
返回页首 |
|
 |
叶嘉敏

注册时间: 2011-08-16 帖子: 10
|
发表于: 27-12-14 星期六 8:57 pm 发表主题: |
|
|
我也要一本,回学院拿书,谢谢。 |
|
返回页首 |
[ 12楼 ] |
|
 |
WONG ZI JIE
注册时间: 2014-06-29 帖子: 1
|
发表于: 27-12-14 星期六 11:29 pm 发表主题: |
|
|
要订购一本, 回学院拿, 谢谢  |
|
返回页首 |
[ 13楼 ] |
|
 |
叶嘉敏

注册时间: 2011-08-16 帖子: 10
|
发表于: 28-12-14 星期日 10:32 am 发表主题: |
|
|
嘉敏要多一本,总共两本,回学院拿书,谢谢。 |
|
返回页首 |
[ 14楼 ] |
|
 |
叶嘉敏

注册时间: 2011-08-16 帖子: 10
|
发表于: 29-12-14 星期一 12:59 pm 发表主题: |
|
|
嘉敏一共要三本,回学院拿,谢谢。  |
|
返回页首 |
[ 15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