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 18-09-11 周日 7:39 am
这个课题被提出来讨论真的很不错,激发了不少思维火花。我想这未必全然是种歧视,且看我们以什么心态看待它。容许后学在此以“道”为出发点,表达自己对于同性恋的一些想法。
我想我们无需对这种现象抱持任何“喜好”上的态度,既然它自古以来已存在,必有其理由。用佛教的情形来说,佛陀不会告诉你某件事情是对或错,只会告诉你那将带来怎样的后果,我们持着因果现象的观点去对待,不执着就好。一切现象都是缘的牵引,也许我们可为他人“挡”去某种缘,但善化因缘还得靠个人,旁人最终只得随缘。另外,这是善缘抑或孽缘,我们不知道,可能是种未了的报恩情谊,也可能是种注定的心灵考验。
况且,我们不是同性恋者,是否真的需要由我们来决定它能不能去做?无论我们支持与否也改变不了这个现象,总不能叫一个本性同性恋的人按奈自己的爱情吧……(赞叹妙赞法师说的:“從修行上而言,不管同性和異性,只要性欲上有執著,就是一種傷害。”我们更应思考的乃“爱情为何物”。)除非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的儿女是同性恋吧,到时要不要插手管是自家的事,但也要秉持人道主义,关心之时不忘站在他们的立场想想和了解他们的感受,这是比较中庸的做法。
当然“不执着”也不是说完全的消极,真正有大爱的圣人为了减少凡夫的苦难,才发现和宣扬了大自然规律——道德以供人参考使用。
我们常说不要歧视人权和文化,可是我们有否做到不歧视自己祖先所建立的文化?我们误解和扭曲了“道德”的意思,一直对它持有成见。道德是真理,并不是多数人所理解的“欺凌规条”;即便某些规条看起来就是这样,那是因为经典蕴含的道理太深,我们无法体会;即便某些规条真的就是欺凌,那是被心术不正之人利用,毁坏道的可贵。尽管真理被破坏,我们还是要搞清楚“道德”的意思,它所覆盖的含义是英文词语moral(或其它语言的相近解释)是不尽相同的。
“道”说阴阳调和,一切的“德”都是依据这个定律所制行,若有不合道理之开始,定会有不合道理的结果。古人的深远智慧是绝对文明的,我们不相信因为我们不知“道”。(当然,要不要相信也是一种缘。:))
大家问同性恋有什么结果,我不是同性恋,但其结果是可依据道理来得知的:
一,不符合“阴阳”的自然规律,伤及当事人身心。(粗俗一点说,“香炉插不对”影响健康,气质不调和影响心灵。这些是物理,是无法以论辩解释的。)
二,不循从“根源”的传承精神,伤及父母亲的心。(父母非执着于不能抱孙,而是断根的意义大至断了文化——文化是我们主要传承的东西,子孙只是为其民族所用,这便是古人的大义。另外,断根的人于他日必难以保留饮水思源之品德,只因他已不了解“传承”的意义。品德不健全的人必有灾祸,有远见的前人不忍见子孙遭殃,一直强调礼节的重要性,这便是大爱。)
三,不领会“性理”的真实用意,伤及祖师们的心。(如果纯粹为了爱情而结为夫妻,便缺少了建立一个家庭需有的实在精神,显然无法顺着情理建立起夫妻的恩德,彼此的心灵不会美满。“爱情”只是为“缘”所用,两个人走在一起的原因只为“报恩”或相反。一味追求爱情让人越来越迷悟,越来越找不着“道”,苦了祖师们等候的心。)
接下来,后学想对行者的这番话提出一些疑问:
再来,我们又见到了现代人把前人传递的信息给扭曲了。现在我们自命清高说人类是最高级的动物该掌控世界,其实我们不知道,圣人说的道理是——人类的灵性比其他动物高,动物没有的心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是天赋的。就因为我们心性比他们高,我们怜悯动物,应该好好爱护和帮助他们。后人把前人说的话理解成“人类最大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动物的性命不值钱”,便让道越来越丑恶,让我们越来越误解三纲五常等道德真理的原意,于是与祖先背道而驰,六亲不认了。须强调的一点,每个人都有良心,只是被蒙蔽着了。如果动物界是自然的规律,他们没有三纲五常,但莫非我们又要向他们学习互相厮杀?
另外,我想大家一起来厘清一下“自然”和“现象”的分别。“自然”是阴阳调和至清,并非我们眼前所见即为“自然”;“现象”便是世间万物的形态,有不顺也有调和之处。
最后,茹素者须时时紧记初衷,“我摇桨非为自身,只为渡他人”。自身未能舍下,就成全他人,也不妨多多了解他人的用意。
我想我们无需对这种现象抱持任何“喜好”上的态度,既然它自古以来已存在,必有其理由。用佛教的情形来说,佛陀不会告诉你某件事情是对或错,只会告诉你那将带来怎样的后果,我们持着因果现象的观点去对待,不执着就好。一切现象都是缘的牵引,也许我们可为他人“挡”去某种缘,但善化因缘还得靠个人,旁人最终只得随缘。另外,这是善缘抑或孽缘,我们不知道,可能是种未了的报恩情谊,也可能是种注定的心灵考验。
况且,我们不是同性恋者,是否真的需要由我们来决定它能不能去做?无论我们支持与否也改变不了这个现象,总不能叫一个本性同性恋的人按奈自己的爱情吧……(赞叹妙赞法师说的:“從修行上而言,不管同性和異性,只要性欲上有執著,就是一種傷害。”我们更应思考的乃“爱情为何物”。)除非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的儿女是同性恋吧,到时要不要插手管是自家的事,但也要秉持人道主义,关心之时不忘站在他们的立场想想和了解他们的感受,这是比较中庸的做法。
当然“不执着”也不是说完全的消极,真正有大爱的圣人为了减少凡夫的苦难,才发现和宣扬了大自然规律——道德以供人参考使用。
我们常说不要歧视人权和文化,可是我们有否做到不歧视自己祖先所建立的文化?我们误解和扭曲了“道德”的意思,一直对它持有成见。道德是真理,并不是多数人所理解的“欺凌规条”;即便某些规条看起来就是这样,那是因为经典蕴含的道理太深,我们无法体会;即便某些规条真的就是欺凌,那是被心术不正之人利用,毁坏道的可贵。尽管真理被破坏,我们还是要搞清楚“道德”的意思,它所覆盖的含义是英文词语moral(或其它语言的相近解释)是不尽相同的。
“道”说阴阳调和,一切的“德”都是依据这个定律所制行,若有不合道理之开始,定会有不合道理的结果。古人的深远智慧是绝对文明的,我们不相信因为我们不知“道”。(当然,要不要相信也是一种缘。:))
大家问同性恋有什么结果,我不是同性恋,但其结果是可依据道理来得知的:
一,不符合“阴阳”的自然规律,伤及当事人身心。(粗俗一点说,“香炉插不对”影响健康,气质不调和影响心灵。这些是物理,是无法以论辩解释的。)
二,不循从“根源”的传承精神,伤及父母亲的心。(父母非执着于不能抱孙,而是断根的意义大至断了文化——文化是我们主要传承的东西,子孙只是为其民族所用,这便是古人的大义。另外,断根的人于他日必难以保留饮水思源之品德,只因他已不了解“传承”的意义。品德不健全的人必有灾祸,有远见的前人不忍见子孙遭殃,一直强调礼节的重要性,这便是大爱。)
三,不领会“性理”的真实用意,伤及祖师们的心。(如果纯粹为了爱情而结为夫妻,便缺少了建立一个家庭需有的实在精神,显然无法顺着情理建立起夫妻的恩德,彼此的心灵不会美满。“爱情”只是为“缘”所用,两个人走在一起的原因只为“报恩”或相反。一味追求爱情让人越来越迷悟,越来越找不着“道”,苦了祖师们等候的心。)
接下来,后学想对行者的这番话提出一些疑问:
如果行者的说法成立,是不是说“素食者”也是种反常态,也是种歧视?因为很少会有人说“他是肉食者”,较多的情况是“他是素食者”。而素食者本身也会说“我是个素食者”,可是他们并不会抱着“你们歧视我”的心态去接受这样的称呼。所以以上说法是不成立的。“同性恋”这个词汇与概念,依赖“异性恋”这个词汇及概念而存在。这个词汇的运用即凸显出这一种恋爱模式的反常态。换句话说,我们不会说某对异性情侣是异性恋者;我们却会说某对同性情侣是同性恋者。这是“他者”(the other)和“自我”(Self)的一对相对概念。我用“反常态”而不用“自然”这个词汇,因为“自然”(指宇宙万物)必然包含着“常态”与“反常态”的现象。说有容易说无难,要举出自然界(生物界)的“同性恋”现象并不难。简言之,“反常态”不一定不符合“自然”,“自然”含有反常的现象。
先不说以“自然”为道德根基即涵盖“反常态”,人类诚然以“自然”为道德规范的前提?人类的道德是不是以“自然”为摹仿对象,我觉得事实正好相反,道德正是违反自然而设的。动物没有三纲五常(有些高级社群动物有等级之分,但此等级以自身力量来决定),有的只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人类的伦理道德恐怕不是从这儿学习的。孟子说人异于禽兽,正是人有四端,他看重的是人与动物的异。此一伦理道德核心,从孟子至理学,乃至心学,亦是以此为前提。从我们动不动就说,“这个人没有良心、丧尽天良”,就知道王守仁的“良知”说恐怕影响至今。由此看来,人的道德正是去其动物性。
我不是同性恋者,不宣扬同性恋也不讨厌、抗拒、不能接受他人为同性恋。我觉得,把“同性恋”这一名词及概念标举出来讨论,即便你是支持同性恋运动的,这“讨论”本身就是一种歧视,就像你刻意对身体部分与常态人类完整结构不同的人好,这种同情是一种不必要的滥情(我不反对帮助,但他们更需要的是平常的眼光)。
再来,我们又见到了现代人把前人传递的信息给扭曲了。现在我们自命清高说人类是最高级的动物该掌控世界,其实我们不知道,圣人说的道理是——人类的灵性比其他动物高,动物没有的心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是天赋的。就因为我们心性比他们高,我们怜悯动物,应该好好爱护和帮助他们。后人把前人说的话理解成“人类最大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动物的性命不值钱”,便让道越来越丑恶,让我们越来越误解三纲五常等道德真理的原意,于是与祖先背道而驰,六亲不认了。须强调的一点,每个人都有良心,只是被蒙蔽着了。如果动物界是自然的规律,他们没有三纲五常,但莫非我们又要向他们学习互相厮杀?
另外,我想大家一起来厘清一下“自然”和“现象”的分别。“自然”是阴阳调和至清,并非我们眼前所见即为“自然”;“现象”便是世间万物的形态,有不顺也有调和之处。
最后,茹素者须时时紧记初衷,“我摇桨非为自身,只为渡他人”。自身未能舍下,就成全他人,也不妨多多了解他人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