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见
备课
备课得仔细,尽量接触大数据,以便可以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教师备课时,应该在线上多了解《父与子》。
百度 写了:《父与子》(Vater und Sohn)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E.O.Plauen)创作的漫画作品,于1934年12月13日至1937年首次刊载于《柏林画报》。该作品在发表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之一,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该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埃·奥·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
丰子恺 写了:这种画法值得中国人采用,这是不用文字而单靠图画来描写事件,表现意义的一种艺术;不识字的人也能够完全了解,完全欣赏。图画的宣传比文字的宣传更为有效,而无字图画的宣传尤为有效。
马炅 写了:画中的主人公是父子二人,父亲童心未泯,他既是孩子的父亲,又是孩子的好友。由于年龄差别和性格上的矛盾以及两人碰到的一些奇遇,造成了可笑又感人的趣事。它内容深刻动人,极有幽默感所以流行很广,而且整幅漫画全无文字对话,内容和表现技法都堪称上乘。
马炅主编,新媒体丛书 新媒体多格漫画创作,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12,第17页
重要信息:《父与子》的创作特色是不用文字,只用漫画。因此,第三图那句“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地球”实在是画蛇添足的续貂之作。可以删除。画面还是可以猜测出图意的。孩子在发问。
此外,《父与子》创作年代是1934年,那时是过了一战,希特勒已经上台,即将迎来二战。我们也该了解时代背景,特别关注何以“报纸”成为漫画中的知识泉源。断不能把其时的报纸和今天的报纸画上等号。
完整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是要训练的。
也许一堂课做不了多少,但却要鼓励学生说“完整的”概念,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学会表达自己。
我和学生议课的时候,我问他们这个连环画要表达什么?请确定一个主题说出来。
甲说:阅读是很重要的。小朋友会用零花钱买报纸来看,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事情,他去问大人。有趣的是,他问的问题把大人也问蒙了。结果大人在一番思考后,也决定各买一份报纸来读,充实自己。
乙说:知识就是力量。小朋友爱阅读,会把零钱去买报纸来读。买到报纸,他总是即席翻阅,吸收里面的信息。遇到不懂的,他去问大人。没想到的是大人也被问倒了,显得不知所措。小孩儿讪讪离去。等他再回来,竟然发现大人每人手中都有一份报纸。还真印证知识就是力量,要在生活中多多阅读,以长知识啊!
我称赞他们,说的很好。这就是完整的一段话,把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思维,可以训练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重点就是,一定要他们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被动地在学语文,“报告”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事项而已。
写话教学,尽量安排足够的时间书写,也要安排时间讨论。讨论的环节,不要演变成是老师在检查学生的成果,时间就在问答之中度过。要做到“分享”和交流。可以考虑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他们各自的成果,再选择一个最好的,写在大白纸上面。四人互相纠错。过后,让四人讨论的成果有机会展现在大家面前。可以让学生投票。头票其实就是用精美书签贴在他们最新换的作品上面。过后教师才参与讨论,评定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