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美育出了什么问题?

收集您与各方人士对有关教育课题的各种评论。
Post Reply
*小周
Posts: 2822
Joined: 24-07-09 Fri 11:44 am
Location: 农林园

Image

ARCA hasil rekaan Syed Ahmad Jamal di Jalan Kampung Atap, Kuala Lumpur yang didakwa telah diubahsuai oleh Datuk Bandar Kuala Lumpur.
Datuk Bandar diarah bayar RM750,000 kerana ubah arca


KUALA LUMPUR - Datuk Bandar Kuala Lumpur diarah oleh Mahkamah Tinggi Kuala Lumpur di sini semalam membayar ganti rugi kepada seniman negara, Datuk Syed Ahmad Jamal Syed Jamil Sahil (gambar) RM750,000 kerana melakukan pengubahsuaian terhadap satu arca tanpa kebenaran seniman itu.

Hakim Datuk Azhar Mohamed juga memerintahkan Datuk Bandar membayar kos undang-undang dan faedah lapan peratus setahun dari tarikh saman itu difailkan pada 2003 sehingga selesai pembayaran.

Beliau juga membenarkan permohonan Syed Ahmad Jamal untuk perintah deklarasi yang beliau boleh mencipta arcanya Puncak Purnama/Lunar Peaks di mana-mana tempat lain.

http://malaymerdeka.blogspot.com/2010_0 ... chive.html
KL mayor ordered to pay artist RM750,000 for altering sculpture

KUALA LUMPUR, May 21 — The mayor of Kuala Lumpur was ordered by the High Court today to pay national artist Datuk Syed Ahmad Jamal Syed Jamil Sahil RM750,000 in damages for altering his sculpture without his consent.

Justice Datuk Azhar Mohamed also ordered the mayor to pay legal costs and eight per cent interest per annum from the date of filing of Syed Ahmad Jamal’s suit in 2003 until full settlement.

He also allowed Syed Ahmad Jamal’s application for a declaration that he could create his sculpture, “Puncak Purnama/Lunar Peaks”, at any other place.
Syed Ahmad Jamal had sued the mayor for infringing his rights as author of the sculpture.

In his statement of claim, he said he designed and completed the sculpture, entitled “Puncak Purnama/Lunar Peaks”, which was made of ceramic glass and represented Gunung Ledang and reflected the logo of United Malayan Banking Corporation, in 1985.

He said in November 1986, the sculpture was presented to the mayor to be placed at the UMBC mini garden here.
However, in 2000, the mayor carried out modifications to the sculpture by replacing the ceramic glass with stainless steel without notifying him or seeking his consent.
He contended that the modifications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character and spirit of the artistic work and the steel plates used were rusting, indicating shoddy workmanship and use of substandard material.

He claimed that he tried in vain to discuss the matter with the mayor.
The mayor, in his statement of defence, said Syed Ahmad Jamal, knew from the st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ch and mini garden that due to damage, theft, vandalism and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structures would have to be changed and renovated and other designs and suitable materials used.
Syed Ahmad Jamal said after the decision that “this is a great day for artists”. — Bernama

http://www.themalaysianinsider.com/mobi ... sculpture/
*小周
Posts: 2822
Joined: 24-07-09 Fri 11:44 am
Location: 农林园

Image



Lunar Peaks 艺术作品个案的深思


81岁殿堂级艺术家Datuk Syed Ahmad Jamal Syed Jamil Sahil的心血《Lunar Peaks》(Puncak Purnama)从1986年始就是吉隆坡风景的一部分。可是却于2000年在吉隆坡市政局没知会的情况下,将原本由白色的玻璃陶瓷改为不锈钢金属片。Datuk Syed Ahmad Jamal一气之下于2003年入禀高庭起诉吉隆坡市长。这场官司打了整整七年,直至去年5月21日老艺术家终获赔75万,成为马来西亚首宗艺术作品产权胜诉案。

Datuk Syed Ahmad Jamal表示,赔偿数额多少不是重点,主要是为本身的作品讨回一个公道,他希望当局日后在维修任何公共艺术品时,须顾及创作者的感受,小心行事。

这宗个案反映了什么?我们看到政府官员不尊重艺术家、欠缺人文修养以及不懂得欣赏艺术作品。高官的素质或多或少反映了我们的教育问题,“德、智、体、群、美”,我们在哪一领域患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症?

虽然国家教育哲理的首两句就是:“在马来西亚,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事业,它致力于全面及综合地发展个人之潜质。在信奉及遵从上苍的基础上,塑造一个在智力、 情感、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让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心中眼里只有考试科目和分数。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不知从哪一年级开始就只在时间表上挂个名堂。

国家教育哲理明文规定要“全面及综合地发展个人之潜质”,换言之就是“全人教育”。要如何建构“全人教育”呢?‘黄昆严教授说:“以一般知识为基础,在上面建构专业知识,然后再树立 ‘专业’、科学’与 ‘人文’三根石柱,完成学问的殿堂,达到全人的教育目的!”(洪兰《学校没有教的K书秘诀》推荐序)

早在上个世纪鲁迅先生所强调的“立人”,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丰富多彩”的人。鲁迅先生从“致人性于全,不使人偏倚”的原则出发,指出“知识”、“美”、 “感情”、“思想”、“科学”应该并重,社会人群应涌现出大批科学家、诗人、画家、音乐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只有这样才可能出现光辉灿烂的文明。(王志蔚<关注国人的健全与解放>,《批判与重建:鲁迅的文化选择与文学姿态》,页13)

“光辉灿烂的文明”有赖于素质教育。刚出炉的一年级小学课程标准(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Rendah)今年开始在全国实施。KSSR理念有六大领域帮助学生建立“平衡的人格”:

一、交际
二、精神、态度和价值观
三、人文
四、自我完善
五、体育与美育
六、科学与工艺的基本认识

在“体育与美育”此领域所标榜的是“发展体育与保健,达致个人的平和以及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鉴赏力,发展个人潜能。”KSSR也强调三种跨课程元素:创造与革新元素、企业家元素和信息通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根据适当的课题将这三种元素融入在每一个科目之中。

我对小学课程标准充满期待,希望家长、教师和校方能改变心态,多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与潜能,真正落实“德、智、体、群、美”的全人教育。除了医生、律师、工程师、教师等专业人士,我们的国家也同时需要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等各领域的人才。

我们对体育明星和演绎或歌唱界的艺人都很熟悉,这都归功于媒体的热衷报道,读者观众也投注了相当的热情。最近在第七届星光大道荣获冠军的李佳薇在短短半年内就红得家喻户晓,但从事艺术创作近50年的大马装置艺术之父——李健省,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李健省—大马装置艺术之父
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7988
Last edited by *小周 on 16-02-11 Wed 11:31 am, edited 1 time in total.
*小周
Posts: 2822
Joined: 24-07-09 Fri 11:44 am
Location: 农林园

Image

吉隆坡国油双峰塔是马来西最亚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此塔由美国的建筑设计师Cesar Pelli设计。



Image

国家英雄纪念碑公园里耸立着一座青铜雕像。这座七勇士青铜塑像高15.5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雕塑作品之一,由美国著名雕塑家威尔顿设计,在意大利铸造。



Image

吉打州稻米博物馆是大马第一家,也是续日本、徳国、菲律宾之后全球第四家稻米博物馆。稻米博物馆的3楼是一个360度旋转式的稻米壁画,在画家的生花妙笔下,把象屿山下周围一带的甘榜景色及稻米成长的过程栩栩如生的呈现圆壁上,就如一幅立体感的3D画,真实感令人叹为观止。此壁画是由60位北韩画家花6个月时间完成。



马来西亚最富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雕像和壁画都非本国人所创作。是我们的政府高官看不到本地的艺术家或是他们对本土艺术家没有信心?
*小周
Posts: 2822
Joined: 24-07-09 Fri 11:44 am
Location: 农林园

除夕小游戏有感


每年除夕我都会想一些小游戏让家里的大小朋友玩,玩游戏的最主要目的是趁机会让小朋友多了解平时甚少见面的家庭成员,别一来到农林园就霸住电视拼命转台或对着电脑玩游戏。

其实游戏可以很简单,比如往年有进行过根据调查问卷访问家庭成员的喜好,如嬷嬷最喜欢喝什么汤?当年祖母19岁从广州乘邮船到马来亚的船费是多少钱?用广东新会话唱一首儿歌给祖母听(这对“华语人”小朋友可有些难度,要学老半天呢)或大家挥春写一个字送给长辈……

今年的游戏依然分组进行,要闯德、智、体、群、美五大关。有付出体力劳动、体能、上网搜索资料、写出个人的看法等。比如其中一关要比较经典新年歌曲和现代的新年歌,还要记下家庭成员最喜欢的一首新年歌。

这是其中一组的简单报告:
新年期间,各大电视台和电台都播放许多贺岁新年歌曲,从早期只有传统经典的贺岁歌曲到近几年各大唱片公司、电台和电视台都开始和本地新崛起 的歌手和艺人合作推出贺岁专辑。在新年期间,贺岁专辑更是如雨后春笋,发行了一张又一张,张张都各有特色,在各大电视台和电台的强烈之下,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若问我,我个人是偏爱传统经典贺岁新年歌曲。记得小时候,外婆经常哼唱许多五、六十年代的怀旧歌曲。在耳濡目染之下,我也能哼一些怀旧金曲。新年时,她更是经常哼唱一些怀旧新年歌曲。如今外婆也已经离世多年了,因此对我来说,怀旧新年歌曲是我和外婆的珍贵回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也许身边所有的人与事物都会随着物转星移而改变,可是只有回忆永不变,也永不褪色。


我觉得经典新年歌曲和现代新年歌曲都各有特色。虽然我偏爱经典怀旧新年歌曲,可是并不能否认现代的新年歌曲也非常有感染力,而且传唱度也颇高,当然也包括流行歌手的宣传效果,更让现代新年歌曲受普罗大众的欢迎。可是新年一过,人们便会把这些新年歌曲给遗忘了,反观经典怀旧新年歌曲,虽然新年过去了,可是人们依然能够哼唱,更被许多流行歌手翻唱,并持续流传几代。因此,若要论歌曲旋律,现代新年歌曲自然是比怀旧新年歌曲更具时代感,因为当中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经典新年歌曲的旋律则富有浓浓的怀旧复古味道,而且能唤起人们许多回忆。经典怀旧新年歌曲更是比现代新年歌曲更能流传多代,现代新年歌曲则较容易被人们遗忘。因此怀旧新年歌曲才会被视为“经典”。经典和现代,哪一种比较好,其实并没有一个答案,而要视乎是从哪一个角度去评论。

嬷嬷最喜欢周旋唱的 《春之晨》,原来歌词非常美,没想到三姑喜欢《大地回春》,妈妈最搞笑啦,喜欢刘文正的《石油红包》……

游戏从开始到接近尾声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大家都嘻嘻哈哈的完成任务。可当最后一道题目要求他们画家庭成员的肖像速写时,问题来了。其中一组马上投降,说“不会画”,不玩了。我一再鼓励他们放胆去画,只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特征就 很神似了,一点也不难,就算画得很卡通也行。这一组依然闹情绪……

这是另外一组的作品,看来很有画漫画的潜能:

Image

Image


闹情绪那组后来自己觉得不好意思,央我来个“方便法”。除夕夜,大家要开心,我也只好妥协,随手画了几笔“让他们模仿”,算是过关。

这是他们的作品:

Image

Image


把肖像速写画得漫画似的那组后来告诉我,他只是跟着爸爸妈妈的照片画,不是看着他们本人来画。他说看着真人来画,很难。

小学上了6年美术课依然无法画出简单的肖像速写,要看着照片画,要模仿着来画,就是不能好好看着眼前这个真实的人来画,这是为什么呢?
*小周
Posts: 2822
Joined: 24-07-09 Fri 11:44 am
Location: 农林园

艺术家与工作
还艺术工作者生存尊严

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7994 (3楼、4楼)
User avatar
Keth
Posts: 240
Joined: 21-02-09 Sat 1:07 pm
Contact:

真的要说真的会很长......

答:“从那时大象只能用一种颜色,头发要黑色起,儿童对美育有了新想法—迁就。
教育就是毕业以后很多年,学校里教的东西渐渐忘了,还有一些东西是忘不掉的,忘不掉的东西才是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沒有紀律的愛是瞎子;沒有愛的紀律是跛子
*小周
Posts: 2822
Joined: 24-07-09 Fri 11:44 am
Location: 农林园

我以为每个小孩都喜欢上美术课。
因为美术课很好玩,可以任意挥洒手中的彩笔,可以趁机走出户外观察花草树木写生,可以借着速写的机会好好看清楚一个人的眼睛、鼻子、嘴唇、轮廓、头发……

可现在的大小朋友很奇怪,他们迷恋戴上特制眼镜观看3D立体电影。散场后还会批评不够逼真很不过瘾,他们到底期待什么程度的逼真呢?

只要除下特制眼镜,把目光从电影院大荧幕转移到眼前的真人和真实世界,我们的前后左右,户内户外,家庭、学校、社区、、田园、森林、高山、海边、天上的飞鸟和浮云、日出日落、月明星稀……难道这些都比不上3D立体电影?缘何要舍真实的世界而向往虚拟的空间呢?

美术,不讲究昂贵的工具或复杂的技巧,不过要求我们多观察、多想象,贵在拥有自己的风格与无限的创意,而非一成不变地永远模仿。

为了“迁就”大人,小孩越来越没有自信,以为“美”就只有那么一个标准,复制了很多的“美”,他们的目光逐渐远离真实世界……
Post Reply

Return to “教育评论”